我家裡以前的西施小狗娜娜在健康的時候,她每天早上總會趴在茶餐桌位前,伺機而動,理由是她要等著小鳥飛到草地尋食,然後,小鳥一旦飛到草地,娜娜就會飛跑到草地一直吠一直追趕小鳥群,這是娜娜的早上娛樂。
話說有一次,我們即將去日本迪斯尼樂園的前一天,李子發燒了,我們去見了家庭醫生告訴家庭醫生明天即要飛去日本了,家庭醫生做了很多詳細檢查,甚至當作得到蚊症檢查血液,而後發現沒事,暫定是發燒……
可是,吃藥之後,有退燒跡象,但李子一樣無精打采,最後竟然告訴我:「爸爸,你們去日本的迪斯尼樂園玩,就丟我自己一個人在家裡,奶奶會照顧我的,我生病了……」
我聽到後,經過和李子媽媽商量後決定去醫院檢查,醫院照慣例檢查,當作普通發燒……
說來就是很好運,當時有一兒童專科醫生過來判斷,李子要不要冲冷水退燒,他問了我詳細狀況。
這位醫生説:「小孩子發燒,其實是可以不需要給要他吃的,但是,家長該怎樣判斷呢?就是看他發燒後,還有心情玩樂嗎?如果是普通發燒,你給他玩平時最愛玩的,如手機,電視,但是他卻有異常表現,竟然不碰,做父母的就要留意了,因為這個異常就要帶他看一看醫生比較好……」
於是乎 我告訴了醫生,我們明天就要去日本迪斯尼樂園,但是李子不但不玩任何他喜歡的遊戲,甚至主動要求放棄去迪斯尼樂園玩……
醫生聽了,再詳細檢查一次,然後醫生最後是幫李子做HNN1的檢查,結果發現李子是中了HNN1,結果李子進院了,而我全程陪著李子,第二天是我感染了HNN1,第三天是我女兒感染了,三人就將病床合併起來睡在一起。
儒家很重視五倫關係,其中要守中致和的人,需要從最平常會讓你麻木變成機器人的作息當作修煉。
如,你早上起來,下樓打開所有的門戶,煲水,跟媽媽請安,這些都是在作息中觀照自己做每日重複又重複的日常活動,你的情緒是麻木的,機器化的,厭煩的,沒有生機的做,還是生氣勃勃的手致中致和的做?
這是有分別的。
在儒家的角度 越日常,越常做,越平凡的作息,越是看你的致中致和功夫和修煉。
除此,這裡是有妙用的,如以前的社會,孩子是需要跟母親請安的,當孩子早起後跟母親請安,其實是可以看到母親健康的變化,有沒有「異常」?
如果有跟往日不同,但又沒有發現不妥,但是就是你平時作息,你不是機器麻木的,你就馬上知道跟往日不同,可以請醫生過來看一看 把一個平安脈,病從淺中醫,這就是為人孩子對母親的照顧。
再如古人會扶媽媽在花園走一圈,如果你機器化,麻木去做這件事,你什麼得益都沒有。
但是你當作守中致和去做這件事,就有會不同的,如你扶媽媽走一圈,你發現到媽媽走的時候,上下小的階級路會比平時多用了力度,你再細心觀察幾次,就可能會問:媽媽是不是雙腳無力了,是不是該看看怎樣進補?
如是看異常變化,但是異常變化,是有極其微細的異常,也有極大的異常,問題是你一定不能把日常作息當作機器化,麻木化,如是才能看到極其微細的變化。